系上課程


一、人類學科各領域課程


二、系訂必修科目表


三、課程介紹(部分課程介紹修改自以往開設課程之課程大綱)

一年級

人類學導論

以《歡迎光臨人類學》為底本,淺談宗教、身體、性別、婚姻……等,初步揭示什麼是文化、什麼是人類學。

考古學概論

考古是在挖寶藏還是挖恐龍?這堂概論課將解釋人們對考古常有的誤解,且除了考古發掘,考古學的發展歷史中也存在著非常多的理論,當然也有不同的困境需要討論和嘗試克服。

體質人類學

除了文化的發展,在生物學上人類和其他靈長動物如何不同?兩百萬年來人類怎麼演化的呢?你會辨識人骨嗎?綜合文化人類學、考古學等相關學科和不同的研究角度,這門課將重新檢視「人類」。

二年級

文化人類學

繼導論之後,這門課將以大量文本,帶領我們深入探討人類社會的種種行為、背後的意義、意思與知識如何在相同與不同文化中不斷傳遞,並討論不同文化的間的差異帶給我們的各類省思。

史前史

透過考古學的研究方法,探究世界史前史及考古與史前學者如何探討人類文化的發展過程,其中主題涵蓋人科的出現、演化與文化發展各階段的特性與對人群所帶來的影響與效應。這些討論旨在刺激我們思考「當代」是如何形成。

語言學

不同語言間的詞法、句法、語音各自不同,且與使用語言之人群的環境相互影響著;本課程將認識語言之結構,以及廣泛探討語言與文化、社會因素的互動。

三年級

人類學史

介紹人類學核心理論的形成、發展,困頓與轉變;比較不同理論、思潮所開展的不同視野,並探討人類學發展過程中各個不同學派如何在各自的知識論立場下,探討「社會」和「文化」的性質。且透過民族誌的閱讀,討論人類學如何透過親屬、經濟、宗教、政治這些分支來掌握不同社會文化性質,及當地人如何界定這些領域的範疇

考古學史

講解考古學的發展歷史,包含理論的內涵、研究的性質與目的、獲取資料的技術和分析方法等的發展過程。進而瞭解什麼是考古學、考古學在研究什麼、及考古學理論與方法的發展過程及其是如何在作研究的。

文化考古田野實習與方法

無論是文化人類學還是考古學,實地的田野調查都是重要的研究資料來源。二擇一選修,你可能走訪樸實的小鎮,看那裏的人們生活百態;也可能去到偏遠的荒野,參與發掘,掀開一部無字之史。

中國臺灣考古學

研究沒有文字紀錄的遠古年代,考古可說是唯一的途徑。二擇一中國⁄臺灣考古學課程將窺探中國古文化之流變與最初的國家型態;臺灣舊石器時代、南島語族文化、人群擴散和演進,打破「臺灣固無史」的成見。

漢人社會文化台灣南島中國少數大洋洲東南亞民族誌

環太平洋數十億人口、數不盡的各種族群,她們總有異於我們、思考這個世界的方式。五選一的民族誌,放下我族中心思維,就特定的地區或人群深入探索,也藉以省思我們身處的社會。

日本社會與文化

修習的同學必須從閱讀與討論中學習日本的現代歷史作為背景知識,並且藉由民族誌的視角觀察:日本如何在漫長而複雜的歷史過程中,逐步被打造成為一個具有系統性與一致性的民族國家與社會文化體系。與此同時,修課同學也將會認識、反省到:在此過程中,有哪些外來的文化被日本社會接納與涵化,又有哪些少數族群與弱勢文化在此中受到壓迫或遭到社會性的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