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乃欣老師──語言的獨特性

李乃欣老師,國立臺灣大學語言所博士。大學時期在外文系的課程中發現自己對語言的邏輯、分析,和語音的架構有濃厚的興趣,於是在研究所繼續投入鑽研。老師的研究興趣結合對小孩子的喜愛,以二到四歲幼兒為主要研究對象,專攻領域為語言學習與發展。

 

 語言學的討論:學科特色與和其他領域的關係 

「語言是我們生活中再平凡不過的一個溝通的方式,但就我們目前所知,語言其實是為人類所獨有的溝通符號系統。」老師和我們分享,語言學與心理學、哲學和人類學等學科都有一定程度的交集。

首先,語言學與心理學對兒童發展、認知能力的研究高度相關,認知心理學的研究領域,例如對工作記憶(Working Memory)的關心,語言學的研究也同樣關切。

其次,運用語言定位(encode)一種原先抽象的感受,情中存在形而上的哲學。乍聽玄乎的「話語的力量」,細究人將想法付諸言詞與原本僅為想法這兩種狀態的差異,能發現使用語言對於個人或社會的意義。

第三,對語言的完整研究,不能撇除對使用情境的認識。依據外在環境、文化差異,各地也發展出不同的語言系統與特色;語言在其中不只是被動的「被使用」,更主動地乘載了文化與其重視的各種意義。人類學的研究目標正是全面地認識文化,語言對這個目標至關重要。

語言不只是人類對外溝通的工具,也和內在的邏輯推理、爬梳思緒等思考認知活動相關。這些價值讓它成為人類學基本的四大領域,若不研究語言,就難以聲稱理解這個群體。語言人類學的研究,嘗試藉由探索語言起源和演變過程、綜合不同領域的研究和理論,去見證和觀察歷史、社會與文化的縮影和變遷。

 

語言學的學習和發展

對有志認識語言學的學生,老師提供了許多實用建議。

首先,臺大作為一間綜合大學,非常適合學生依據興趣進行學習探索。在臺大校內,可以透過修習概論性的通識課程、語言所開設的相關課程,也可選修程式語言課程,獲進一步選擇校內的語言學研究所,學習相關知識。

而對語言學的發展和應用,老師以科技領域為例,說明語言學的重要。今日蓬勃發展的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領域,小至日用的逐字稿聽打軟體、Siri,大至眾多聲控科技,其精準度的提昇都有賴對語言、語音更深入的認識,其研發過程就必須涉及語言學家的參與。目前人工智慧尚未掌握對前後脈絡的銜接理解,語言學的意義,就在於提供對人類語言系統透徹分析的專業,協助建立人工智慧的語言架構,由此可見語言學科的前瞻性與重要性。

最後,老師向我們推薦了三本與語言學研究有關的書籍:《哈啦與抓虱的語言》、《小心,別踩到我北方的腳!》、    《別睡,這裡有蛇!:一個語言學家在亞馬遜叢林》,藉由這些書籍,希望能用有趣的方式,打開同學進入語言學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