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蓉學姊目前在德國科隆大學( Universität zu Köln ) 讀社會學/社會研究,將人類學知識、人類學關心的主題轉譯成大眾可以理解的語言、大眾可能感興趣的東西。
不同領域知識的結合
學姊現在做的是和地區經濟相關的研究,研究中,除了自身人類學、社會學的背景,還用到了數學統計相關的知識。此外,林蓉在大學時修過GIS相關的課程,這多面向領域的結合應用讓的她在做研究時能夠從更多的角度去分析,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人類學是一門可以和許多不同領域結合的學科。
人類學知識的轉譯
她在大學時期修習過最有趣的課程是系上張正衡老師開設的「文化經濟與全球化」,在這堂課中,修課同學必須透過分組進行地方文化資產的田野調查,並將研究成果編輯成雜誌。此課程與台大無邊界大學計畫合作,邀請業師來校開設專業編採工作坊,補足學生實務技能的訓練。林蓉在課程中受到美學訓練,學習如何編輯與設計出吸引人的刊物,並將人類學知識與人類學關心的主題轉化為實體,以平易近人的形式分享給大眾。
更溫柔的思考模式
接著學姊提及學習人類學的收穫,在人類學的學習過程中,透過民族誌的閱讀,我們能發現許多不同於主流的文化樣貌,包括婚姻、家庭、宗教、儀式、飲食等,藉由多方觀察不同群體的生活型態,林蓉對生活事件變得更加敏銳,如她在德國留學時觀察到的文化差異所產生權力位階差異的現象。此外,因為視野變得更廣,林蓉開始理解自己痛苦經驗的原由,但這個痛苦並不一定是自己的責任,這樣的思考模式也讓林蓉能更溫柔的對待他人。
人類學的關注面向
她也提到了自己在和不同領域的人一起做研究時,以人類學的思維來看會發現的一些問題。林蓉舉了自己在做量化分析和問卷調查時,一起研究的指導老師和夥伴,會聚焦在樣本的形式和統計時數字的偏差;而她以自身人類學的背景來看,會另外對問卷的問題本身和樣本取得的過程產生好奇,認為資料取得的過程中受試者與和研究者並不存在信任關係,在回答問題時可能有所保留,又或者是問卷調查的問題可能具有誘答性,進而得到一些不夠準確的結論,這些是具有人類學背景的林蓉所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