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醫人類學家

法醫人類學家 邊鈺皓

        人類學在台灣已經是一門相對冷門的學問,而當中的分支法醫人類學更是鮮少人知。但近年來隨著Bones這類的美國電視戲劇節目的流行,這項工作也才慢慢被台灣社會所知道。但要如何才能成為一名「法醫人類學家」,要加入以人類學專業為刑事鑑定服務的專業,要經歷過什麼訓練?實際的工作內容又是什麼?邊鈺皓就是能回答這些問題的少數人之一。

        雖然人類學在台灣被分類在人文社會科學領領域,但邊鈺皓在高中時期其實是來自於北一女的數理資優班。當她的學姊與同學都往醫學或是理工領域找尋專業,她卻選擇了「人類學」。這都歸功於她在高三時在圖書館裡讀到了美國法醫人類學家William Bass的小說The Death Acre,才知道原來這個世界上有法醫人類學這門學問。加上她的哥哥其實也是念考古學的,再多做了一些研究之後,就覺得這是一門有趣的學科,覺得自己應該可以嘗試走這條路。

  在立定要成為法醫人類學的志向後,邊鈺皓面對了要去哪裡培養專業能力的抉擇。邊鈺皓說:「在成為法醫人類學家之前,你應該先是一個人類學家,對於人類要有一定的關懷。」

  在她眼中,除了有經濟的考量外,美國許多大學以培養法醫人類學家聞名的學校都直接強調了體質人類學,或是有些學校過度偏重人類學裡的一個次學科。這對於要培養人類學的基本素養未必是好事。邊鈺皓認為,相較之下當時的台灣大學雖然沒有較理想的體質人類學訓練,但卻有非常紮實的文化人類學與考古學訓練,對於培養一個人的基本素養很有幫助。邊鈺皓回憶,事實上證明,這對她日後的學習來說很有幫助。

  邊鈺皓進修的波士頓大學醫學院法醫人類學研究所除了培養法醫人類學家投身刑事鑑定領域之外,也協助訓練FBI與州警單位,幫助他們在刑案現場判定骨頭的特徵,足見這個研究所的高度專業。

  該研究所也有自己的「屍體農場」進行各種屍體腐爛狀況的研究,這已成為邊鈺皓留學過程中的重點之一:

「屍體農場就是一個實驗室,研究者會先規劃好要探索的問題。像我印象很深的是我有一個同學做的是殺蟲劑對於我們死亡時間判斷的影響,因為蟲在人體腐爛的過程中是很重要的幫助。腐爛狀況常被用來判斷死亡時間,所以背後的邏輯是,殺蟲劑會干擾到死亡時間的判斷。他買了一堆的豬頭,還去超市買了各種不同廠牌的殺蟲劑來噴豬頭,然後放在農場上的不同位置,在不互相干擾的狀況下,研究各自腐爛的狀況。」

  除了在學校之外,邊鈺皓還到麻省法醫室實習,並參與聯邦調查局、戰俘/失蹤人口辦公室等單位之計畫,這都讓她認識到美國在這一方面的專業,也讓她對於台灣法醫人類學的發展有許多深刻的反思與想法。

  原文來自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臉書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