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學面面觀:你是誰?
沒有最適合讀人類學的特質,只要你對人存有好奇,不論是甚麼樣的人,人類學多元的樣貌和個性,都能在和自己相似或相異之處有所啟發!
你是…/人類學是…
世上各個民族和每個人一樣都有他們的獨特和不同之處,包容是人類學認識他者的第一步;當然,我們都不是有容乃大的聖人,總是會遇上令你無法忍受的人,但人類學總會讓你看見他們身上可愛又獨具智慧的一面。
接觸到各種文化後視野改變,你會知道自己過去經驗比你買的午餐還不營養,慢慢去了解那些「奇事」是如何成為他人生活中的日常,甚至到最後會了解自己的日常根本也是其他人眼中的奇特。
並不是要喜歡所有人,但要了解人就勢必要和不認識的人互動;人類學管的又是人所有的面向,aka很愛「跨領域」到政治、經濟、交通、醫學、科技、表演…
為了深入了解異文化,你必須用身體的所~有~的~感官去嘗試捕捉那些細微的小事。
人類學家常常在闖進別人生活,你要是不夠可愛然後被討厭,別人就不想理你;親近並融入人群是人類學研究很重要的起頭,研究一個你根本不熟的的族群很沒說服力吧?
大科學主義當道的今天,人類學和當地人觀點只能有難同當QQ(開玩笑啦);人類學雖然冷門,除了具備考古學的專業領域知識,對於異文化的獨特觀點更能夠廣泛運用在任何與人相關的實務上。
當你自己以為找到人世間的定理,人類學就會找到一個你完全沒聽過的民族來打你臉,夠活潑吧;一顆活潑的心能讓你更樂於擁抱差異並從中學習。
人類學家需要借助其他學科學者/觀點的幫助以完成研究(知識的部分經常要跨領域的!)
人類學關注跳脫體制的觀點,聽著那些被日常埋沒的聲音,我們探討全球化下非主流/次文化受到的影響、找尋著如何在資本主義越發堅固運作的齒輪下走出新的道路。如果你喜歡挑戰既定規則、或是樂意被挑戰,那人類學必定能讓你非常滿意!
貼近真實當地人經驗,不主觀去替他者做詮釋,而更希望呈現當地人的想法
一下要很努力很努力融入一個你本來不認識的族群,一下又要你跳出來盡量客觀理性去分析你經歷過的,都快精神分裂了。
人類學必須面對有關報導人的傷痛,或是反過來在田野中重新認識過去生命中的痛苦,所以研究人類學不盡然都是快樂,反而必須要學習如何調適田野中所面對的種種悲傷與憤怒。
認識異文化的能力,是當地人與他者間溝通對話的重要橋樑喔!
往後你的價值觀三天兩頭就來一次大更新!
帶你見識從未想像過的世界,不論遠近,或許是另一個大洲中的國家裡的部落,也可能是你自己國家內的某個地區 。